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,,,,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。。。。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,,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,,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,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,,,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。。
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。。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,,是一个世界性难题,,,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。。。党的二十大提出,,,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。。。这表明,,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、、、相得益彰的。。。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,,,生态优先、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。。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,,,,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。。。。
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,,,,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,,,自觉把经济活动、、、、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,,,,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。。要通过高水平保护,,,,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、、、新优势,,,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,,,,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、、、资源消耗低、、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,,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,,,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,,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。。
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。。。。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,,,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、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、、、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、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。。。。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,,,坚持系统观念,,,,谋定而后动。。。。要坚持重点攻坚,,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,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,,,,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。。同时,,,,要强化目标协同、、、多污染物控制协同、、、、部门协同、、、、区域协同、、、、政策协同,,,,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、、、整体性、、、协同性。。。要统筹兼顾,,,,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、、、、治标和治本相贯通、、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。。。
2023年7月17日至18日,,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。。。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、、、国家主席、、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。。。。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/摄
当前,,,,必须保持战略定力,,锲而不舍、、久久为功,,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,,不获全胜决不收兵。。。。要突出重点区域、、、重点领域、、关键环节,,,,迎难而上、、、、接续攻坚,,,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。。。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,,,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、、污染治理、、生态保护、、、、应对气候变化,,协同推进降碳、、减污、、、、扩绿、、、增长,,,全方位、、、全地域、、、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。。。
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。。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,,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,,,具有自我调节、、、、自我净化、、、、自我恢复的能力。。。。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,,,,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,,,,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,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。。。。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。。。。同时,,,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,,,,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,,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。。。。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,,,因地因时制宜、、分区分类施策,,,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。。
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,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、、、国家主席、、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。。。。这是10日下午,,习近平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时,,,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风貌。。。。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/摄
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,,,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,,,,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,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。。。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,,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、、禁伐限伐、、、禁渔休渔、、、休耕轮作。。对于水土流失、、荒漠化、、、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,,,,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、、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,,,,宜林则林、、、宜草则草、、、、宜沙则沙、、、宜荒则荒。。。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、、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,,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,,,,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。。。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,,,,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,,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。。。
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。。。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,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。。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,,,,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、、、、生命之美、、生活之美,,,,防止过度索取、、、、肆意破坏,,,就要有明确的边界、、严格的制度,,,,做到取用有节、、、、行止有度,,,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。。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,,,,用之不觉、、、、失之难存,,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,,,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。。。。只有人人动手、、人人尽责,,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,,,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、、、青山常在、、、绿水长流。。。。
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,,,,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。。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,,坚持运用好、、、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、、、、严格执法、、、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。。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,,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,,,,强化执法监管,,,,切实做到明责知责、、担责尽责。。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,,,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,真正让保护者、、、贡献者得到实惠。。。。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,,,,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,,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。。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,,,培育生态文化,,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。。。。
五是“双碳”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。。。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,,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,,,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、、、、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,,,,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。。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,,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。。。我们承诺的“双碳”目标是确定不移的,,,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、、、、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,,,,决不受他人左右。。。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,等不得也急不得,,,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,,必须坚持稳中求进、、、逐步实现,,决不能搞“碳冲锋”、、“运动式减碳”。。。要立足国情,,,坚持先立后破,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,确保能源安全。。。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,,,,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,,,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、、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、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。。。。对于传统行业,,,,不能简单当成“低端产业”一退了之、、一关了之,,,而是要推动工艺、、、技术、、、、装备升级,,,,实现绿色低碳转型。。。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,,,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。。。
(来源:《求是》2023/22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。。。。)